新宝3娱乐平台官网

新闻动态你的位置:新宝3娱乐平台官网 > 新闻动态 > 对越反击战回忆!全连136人,战斗后仅剩26人

对越反击战回忆!全连136人,战斗后仅剩26人
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08:56    点击次数:146

新寨北山垭口的战略防御

新寨北山垭口在越南黄连山省沙巴县城西北方向大约8.5公里的地方,是个战略要地,连接着格盖苗和沙巴。这一带地形非常险峻,东边西边都是高山陡坡,北边是深谷密林,南边则比较平坦开阔,还有很多灌木丛。10号公路就从这里穿过。

316A师是越军中的精锐部队,他们在这条防线上的核心位置——新寨北山垭口,建立了一个立体防御体系。这个防御体系包括明堡暗堡和各种火力点,还有400多个工事通过战壕和交通壕连接起来,形成了交叉火力网,牢牢控制着垭口和北边的山谷。这个地方在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,是我们必须要攻克的关键点。

316A师可不是一般的部队,它是越南人民军里的王牌部队,历史可以追溯到抗法战争时期。他们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在越军里是数一数二的。

这个师是在1951年4月组建的,最初是由越军总部直接指挥的,是越南人民军最早成立的主力师之一。在越南抗法、抗美的战争中,这个师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,被称为“钢铁师团”。

到了1979年3月,随着解放军开始对越自卫反击战,一路打过来,越军节节败退,最后退守到了新寨北山垭口。他们在那儿布置了重兵,想拖住我们的进攻,争取时间等待南方的援军赶到。

尖刀突破:447团强攻新寨

在那个地方,北边主要是316A师98团7营和坝洒独立营的残余部队。南边的新寨地区,则是由148团团部带领5营防守。他们的防御体系利用了地形的优势,层层设防,各个火力点可以互相支援,把公路封锁得非常严密。

负责穿插任务的解放军50军149师447团,决定采用“尖刀突破”的战术来打开缺口。3月3日凌晨,这个团的1营被赋予主攻任务,营长李继红决定让有“红军连”之称的二连作为先锋部队。

447团也是一支英勇的部队,在抗美援朝战争的第四次战役中,他们在汉江南岸的白云山地区阻击敌人,坚守阵地11天,顶住了美军整天整夜的猛烈轰炸,以牺牲344人的代价,击毙了1400多名“联合国军”,震惊了全世界。

二连这支部队起源于黄麻起义,经历过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以及中印边境战争的洗礼。从红军时期开始,二连就多次立下赫赫战功,还参加了著名的塔山阻击战,为攻占锦州战役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
这次,二连配备了82无后坐力炮两门、重机枪三挺,还有工兵和喷火分队,计划沿着格盖苗到新寨的小路进行夜间渗透,一举突破越军的防线。

二连遭遇突袭

李继红肯定也知道那个垭口的越军很重视,二连肯定不好打,但没想到会这么难打,连一向战斗力很强的二连都差点在这儿吃亏。

凌晨2点15分,二连开始悄悄接近敌人,队伍拉得比较开。副连长陈来旭带着主攻的二排走在前面,一排和三排紧随其后。

一个小时后,尖兵小队渗透到离垭口只有40米的时候,埋伏已久的越军突然开火了。他们真狡猾,一开始不动声色,等到二连到了最危险的地方才动手。

顿时,三面高地上所有的火力点好像一起苏醒了,把二排压在了狭窄的通道上。眼看突然袭击的效果没了,郑家才连长果断下令强攻,组织火力掩护全连发起总攻。

战斗立刻变得非常激烈:因为越军早有准备,在兵力和武器上都比二连有优势,所以双方刚一交手,我们就吃了大亏。

生死较量与自发反击

西侧高地的越军用燃烧弹封住了通道,结果导致8名战士当场牺牲。6班在突破的时候连续损失了5个人,但他们还是继续匍匐前进。

混战了一个小时后,到了3点15分,连长郑家才用机枪干掉了3个火力点,但自己也受了重伤。副连长陈来旭刚接替指挥就中弹受伤,连里的步话机也被子弹打坏了。

到了3点30分,全连的通讯彻底中断了,队伍的编制也被打乱。虽然他们呼叫了营里的迫击炮支援,但是82毫米迫击炮在黑夜里根本找不到越军火力点的位置,几发炮弹都打偏了,根本压制不住越军的火力。

敌人的重机枪还在疯狂扫射,如果我们不赶紧想个办法扭转局势,很快整个连队都会被消灭。

这时候,二连平时的刻苦训练发挥了作用,战士们自发组成了战斗小组,开始和敌人展开殊死搏斗。

基层官兵的英勇奋战

10班的班长柯瑞艮集合了9名战士,分成两组轮番冲锋;5班的班长黄日开带领7个人连续攻占了3个高地;受伤严重的6班长老成单腿爬了40米,坚持指挥战斗。这些基层官兵的自觉行动,成了突破敌人防线的关键。

天快亮的时候,二连剩下的16个人终于冲到了公路两边。这时越军看到到手的鸭子要飞了,就对占据了一部分阵地的二连展开了疯狂的反击。

早上5点40分左右,郑家才带着伤,带着10多人抢占了南边的阵地,但最后因为多处受伤,失血过多而昏迷,和副连长一起被抬下了战场。

关键时刻,指导员严真道接过了指挥权,带领三排突破了东边的封锁,打退了越军一个排的进攻,还成功切断了敌人的通讯联系,并推进到了敌指挥所附近。在遭到敌人反冲击时,他身中数弹仍然坚持指挥,直到牺牲。

严指导员是1952年出生的,来自四川达县石桥镇,1973年12月参军,从普通士兵一步步提拔上来,是一个军政兼备的优秀基层指挥员。他牺牲的时候才26岁。

坚守与反击

那时候二连的主要指挥官都挂彩了,不能指挥战斗。党团员和老兵们就自告奋勇地接过了指挥权,继续跟越军干。9点35分,又有一个炊事班的9个人突破了封锁,增援到阵地上,这样总人数增加到了26人。还好天已经大亮了,我军的炮火也开始发挥作用,越军就不敢随便冲过来了。

在一营的迫击炮支援下,这26个勇士在5个小时里连续击退了越军三次连级规模的进攻,把越军主力死死地牵制在了垭口前面。到了10点55分,一连和三连完成了侧翼包抄,剩下的越军一看形势不对,再打下去也没啥意思,就纷纷往后面的深山老林里逃窜。

这一仗,二连一共消灭了151个越军,摧毁了47个火力点,还缴获了一批武器弹药。他们虽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,但还是成功撕开了沙巴防线的缺口。全连136人参战,最后只有26个人毫发无损地回来了。出发的时候全连坐了5辆卡车,回来的时候只剩下一辆了。伤亡率高达77.9%,创下了对越作战中连级单位伤亡的最大记录。

战斗总结与反思

战斗结束后,我们总结了一下,发现了不少教训:

首先,进攻战术出了问题。团长以为新寨北山垭口是双方必争之地,应该早就料到敌人会严阵以待,但他还是决定趁着夜色偷袭,结果没准备好足够的火力支援。其实如果正面硬碰硬,二连也不至于损失那么惨重。他们想用少量兵力绕到敌人后面制造混乱,希望能以小博大,这简直就是一场赌博。

其次,我们的兵力对比太悬殊了。战前的情报工作做得不够到位,我们自己也没搞清楚敌人到底有多少人。结果一个连要对付两个营的敌人,简直是寡不敌众。如果事先知道敌人有近千人,就算是一个营也不敢轻易进攻。这次能打赢,全靠三个连的战士英勇无畏,硬是杀出了一条血路,把号称精锐的越军都打蒙了,真的是运气好到爆。

二连的惨烈战斗与顽强精神

第三点是在战斗中暴露出严重的单兵技能问题:配属给二连的18名机枪手在战斗中牺牲了15人,说明这些机枪手在利用掩体和战术机动方面明显不足。面对敌人强大的火力,他们连自保都很难,更别提去消灭敌人了。

第四点是二连受到了地形的严重限制。狡猾的越军在二连通过狭窄的山口、队伍密集的时候,从三个方向同时开火,这无疑增加了部队的伤亡。

像二连这样的伤亡情况,别说接近八成的伤亡率,就算只伤亡三成,换成世界上其他任何一支军队,都会导致部队崩溃,甚至指挥官可能会选择投降。

但二连是从极其残酷的战争岁月中走过来的一支队伍,真正能做到“战斗到最后一人”。尽管身处绝境,他们依然保持镇定,并且努力争取胜利。这种顽强精神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少见的。

当时任红军连副连长的陈来旭回忆说,部队撤回国内休整时,全连只剩下26人列队。原本有136人的编制,在看电影集合时,听到“全体起立”,结果站起来的不到原来的五分之一,这让在场的所有战友都不禁泪流满面。

血战新寨北山垭口

这一仗让“尖刀英雄连”的名声传开了:中央军委给全连记了一等功,连长郑家才身上负伤39处,被评为“战斗英雄”。六班也被评为“尖刀英雄班”。

不过,这样的荣誉背后付出了巨大的代价,指导员严真道等40人永远留在了南疆的土地上。

越军可能也没想到,他们用了差不多五倍的人数,还占据了地利,结果还是被对方打得落花流水,这简直是奇耻大辱。

这场胜利虽然惨烈,但也推动了解放军战术的革新:后来部队更加注重步兵和炮兵的协同作战,小分队突击战术以及单兵战场生存训练。

新寨北山垭口的硝烟虽然已经散去,但红军连队用鲜血诠释的“人在阵地在”的精神,永远铭记在了我军的历史中。那些在黑暗垭口中以血肉之躯开辟道路的年轻人,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做“钢铁长城”。他们的牺牲与坚守,成为了强军路上永恒的精神坐标。



上一篇:没有了

下一篇:没有了

Powered by 新宝3娱乐平台官网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top